18.2.07

「文學出版計劃」審批員鄧坤先生賞析

歷史與時代不斷在發展,不斷在演變。香港這個小島,經過一百五十年努力耕耘,由一個荒涼貧脊寂靜的小漁港,發展至高樓大廈臨立,經濟發達的城市。人民生活從一張床睡八個人到一個人輪流睡八個睡房的日子,經過這麼大的種種改變,這個海島是應該發展成這樣美麗的。不過,這個海島的運行發展很奇異,每當直線運動進行至關鍵時刻,運動發展方向便會改變。百年前的歷史不去追憶,只從上一世紀中期的五十年代開始,這個海島就經歷了五六年、六七年運動,七十年代初股災,八十年代草簽,經濟發展一起一跌,島民均經歷過風風雨雨的日子。



這個海島在回歸前後十年中,從顛峰燦爛的泡沫經濟時代,轉眼間便成為泡影。一棵枝葉茂盛,蔥蔥翠綠茁壯的美麗大樹,枝葉立刻枯榭凋殘。島民走的走,逃的逃,尋找生息,在逆流中不斷地爭扎求存。《消失了樹》小說裡的四個年青人,在追追逐逐中,尋求一棵既可憩息又可棲身的大樹。

小說以回歸前後的獨特歷史背景社會環境,描寫四個不同階層年青人的聚散,離離合合,孤寂與矛盾,尋求自己的前途理想。在回歸前夕,島上很多人往海外走,有的搭飛機,有的揚帆,有的把車直駛出海外去。在這關鍵時刻,難怪島民義無反顧的把身往海外送。有些走了,但有些卻留了下來。留下的均站在時鐘面上生活,依循時針運作的規定,每日不同時刻走上街相互擁抱,相互擠撞一下,從而獲取一份心安。

《消失了樹》小說的創作技巧,最值得欣賞和讚美的,是採用「意識流」文學創作。具有寬闊的描繪空間,發揮作者思想意識形態,把回歸前後社會演變,人民生活實質的面貌,思想,心態表現出來,從移民,回流,再尋找安逸憩息的生活環境。小說裡的四個年青人的聚散,人與人之間之矛盾,離合,孤寂和奮鬥,尋找理想的樂園。這本小說,雖然不是採用傳統式的寫實主義創作方法,沒有鮮明的故事情節,也沒有刻意的人物性格塑造,但作者非常聰明,以一種探索性的思想意識,展示社會演變的歷史里程,更鮮明突出作者的意識思維。文字簡潔,文句暢通。整本小說分為二十一章,而每一章,每一節,均描述出獨特的思想內容,提升讀者細心閱讀的興趣。《消失了樹》小說,可以說是一本值得欣賞的作品。

No comments: